文:豆子老師
兒虐社會新聞頻繁發生,教育部有值得肯定的實施計畫
前陣子,《風傳媒》一篇有關「防止兒虐罰不如教,教育部推親職教育到府服務」的報導,表示台灣教育部對於很多小孩、學生在照顧體系上責無旁貸,要將防護網建立起來。我想,這是值得鼓勵及肯定的。
文中提到的「雞婆計劃」我想是極大勇氣及很好的一大步,至少,兒虐議題開始被重視。那些非常少數不被看見的、權力最小、卻得仰賴著可能因為精神狀況等等原因的照顧者活下去,他們的困境一直存在,卻沒人關注,直到悲劇發生時,才開始被社會新聞報導及看見。這些,其實都不是人人最想看到的消極作法。
文中提到的「雞婆計劃」我想是極大勇氣及很好的一大步,至少,兒虐議題開始被重視。那些非常少數不被看見的、權力最小、卻得仰賴著可能因為精神狀況等等原因的照顧者活下去,他們的困境一直存在,卻沒人關注,直到悲劇發生時,才開始被社會新聞報導及看見。這些,其實都不是人人最想看到的消極作法。
心理相關助人工作者若投入家訪需要留意哪些事?
然而,曾在輔導實務、特別是高危機服務單位待過,曾以心理師或督導角色陪伴資淺社工執行第一線工作過程,難免會略微對實務執行面有所警覺,當中可能需要留意的細節及存在風險。
其實,台灣在建置社會安全網、高危機處遇是有一定的基礎了。專門處理家暴、高危機、高風險的單位,無論是社會處或是承接這樣業務民營單位,在社政、警政、司法、醫療、學校都有特定的安全網及會議,彼此聯合並站在各自崗位幫助處理社會上存在的困難議題。
這類的服務,高危機案件處理的社工算是擁有這方面的專長及訓練;對於僅在學校單位執行輔導工作的心理輔導老師或是學校導師、專任輔導,其實較少機會有這樣的訓練或是資源。我們知道,執行家訪,可能是學校老師在必要時的學生關懷會做的工作。某個層面來說,他們也算是接觸潛在危機者的第一線工作者。
既然是第一線服務工作者,就可能存在著風險與危機。在處理可能存在的危機案件,如何充份了解、做好準備、並連結各種資源,都是很重要 #創傷知情 態度與訓練。具體的事件範例,例如,要多少人去家訪?考慮點是什麼?要如何充份保護家訪人員的人身安全等?如何做相關危機評估?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需要時時刻刻思考及執行的。
在實務現場上,其實很多沒經驗或未受過訓練的新手社工,如果要到案件背景較複雜的家庭進行家訪時也可能是抱持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如果未受過相關訓練或具備相關的危機常識與經驗,坦白說,對任何人都是調整與困難的。即便是相關工作老手,其實也不代表他們在執行家訪時就能次次得心應手。畢竟,這是個存在高壓、高風險的服務產業。
其實,台灣在建置社會安全網、高危機處遇是有一定的基礎了。專門處理家暴、高危機、高風險的單位,無論是社會處或是承接這樣業務民營單位,在社政、警政、司法、醫療、學校都有特定的安全網及會議,彼此聯合並站在各自崗位幫助處理社會上存在的困難議題。
這類的服務,高危機案件處理的社工算是擁有這方面的專長及訓練;對於僅在學校單位執行輔導工作的心理輔導老師或是學校導師、專任輔導,其實較少機會有這樣的訓練或是資源。我們知道,執行家訪,可能是學校老師在必要時的學生關懷會做的工作。某個層面來說,他們也算是接觸潛在危機者的第一線工作者。
既然是第一線服務工作者,就可能存在著風險與危機。在處理可能存在的危機案件,如何充份了解、做好準備、並連結各種資源,都是很重要 #創傷知情 態度與訓練。具體的事件範例,例如,要多少人去家訪?考慮點是什麼?要如何充份保護家訪人員的人身安全等?如何做相關危機評估?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需要時時刻刻思考及執行的。
在實務現場上,其實很多沒經驗或未受過訓練的新手社工,如果要到案件背景較複雜的家庭進行家訪時也可能是抱持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如果未受過相關訓練或具備相關的危機常識與經驗,坦白說,對任何人都是調整與困難的。即便是相關工作老手,其實也不代表他們在執行家訪時就能次次得心應手。畢竟,這是個存在高壓、高風險的服務產業。
「創傷知情」人人必修課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能把這樣的議題帶給大眾進行反思。我想,這就是 #創傷知情 意識的推廣。#微憩 與 胡嘉琪博士 和 #華人創傷知情推廣團隊 合作推出「成為創傷知情且實踐悲憫心的助人工作者」線上課程,背後有一個社會責任。 我們認為,若多一個人對於 #創傷知情 有多份認識和理解,其實就多一個機會可以創造美好的社會與生活。也許今天我們不一定需要第一時間站在第一線現場助人,但如果我們能了解到,有智慧的善用「雞婆」,可以間接在關鍵時刻,給出適當的援手。如果更多人如果能認同專業團隊和資源整合和訓練是重要的,相信能創造更友善的社會。
你我,都有可能成為那需要被幫助的求助者,或是幫助別人的貴人。雖然不確定後續教育部會有什麼執行計劃或分工。我們憂心的是第一線工作人員不被看見的需要,是否能被重視與給予足夠的資源。透過網路人人都多一份「雞婆」的力量,也許,就有那麼樣的機會,被關鍵人重視這個議題。我們也不希望,下一個悲劇的社會新聞,出現第一線助人工作者因為執行任務而產生悲劇吧?
你我,都有可能成為那需要被幫助的求助者,或是幫助別人的貴人。雖然不確定後續教育部會有什麼執行計劃或分工。我們憂心的是第一線工作人員不被看見的需要,是否能被重視與給予足夠的資源。透過網路人人都多一份「雞婆」的力量,也許,就有那麼樣的機會,被關鍵人重視這個議題。我們也不希望,下一個悲劇的社會新聞,出現第一線助人工作者因為執行任務而產生悲劇吧?
防身術小筆記
- 環顧全場,找出任何危險物品(例如可以砍你的刀或打你的椅子),保持安全距離,找到最快逃離路線(出口)。
- 可以在面對有人瘋狂怒吼的時候,依然鎮定,用威嚴鎮定的口氣說話(不是吼回去喔!重點是不能凍結癱瘓!),
- 可以在有人衝過來攻擊的時候,可以快速逃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需要反覆練習才能變成身體程序記憶),
- 可以安全地跌倒而不會摔掉自己的手臂或腳,(這是所有武術的基本訓練,就是如何安全的摔倒。厲害的就變成打個滾又站起來~)
全文閱讀:按這裡
對於評估潛在危機的家訪活動
至少兩人一組一起行動。
寫到這裡,你我或許可以怎麼做呢?
- 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人關注及反思這議題(簡單動動手你我都可以)
- 如果你是需要第一線服務的心理工作助人者,可以其他也執行過高危機業務專長的前輩請教(包括跨領域詢問相關社工、警政單位等),盡可能連結及建構您的助人工作支持網路、並進行相關智能的教育訓練(也可參考微憩的線上課程)
- 若剛好你的左鄰右舍,有這樣的孩子,在照顧個人安全的同時,通報與諮詢社會處或警察局妥善的處理方式。
嗯,祝福與感謝大家。
#微憩心藝
#家訪
#兒虐
#創傷知情你我都有責任
#微憩心藝
#家訪
#兒虐
#創傷知情你我都有責任